發布時間:2023-09-22 10:05
民盟海南省委會:
????貴委提出的《關于儋州洋浦一體化背景下基礎教育發展的建議》收悉。省政協高度重視,李榮燦主席于5月9日到儋州調研,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推動,對如何高質量辦理作出明確指示,并親自審定答復意見。我市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辦理?,F答復如下:
????貴委提案緊密結合實際,分析了儋洋一體化背景下基礎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對推動儋洋一體化背景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很強的啟發作用和指導意義。我市根據貴委的建議,在實際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并組織研討。
近年來,我市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著力抓公平促普惠、抓內涵提質量,補短板、強弱項,教育布局不斷優化,辦學條件顯著改善,隊伍素質明顯提升,教學質量持續提高。2023年全
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1.77%,公辦園在園人數占比52.99%,普惠性幼兒園在園人數占比88.8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73%,高中階段入學率93.62%。
一是投資8.5億元新建九年一貫制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儋州實驗學校(含幼兒園),新增幼兒園學位360個,義務教育學位3510個,已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招生。投入1.82億元對兩院中學、兩院小學實施改擴建工程,改擴建校舍面積27917平方米,增加城區優質學位1580個。2021-2023,投入4205萬元購置課桌椅,教學觸控一體機,電腦等設備設施,極大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二是深入推進校際聯盟、結對幫扶,強化精細化管理,通過“強校+弱?!薄俺切?鄉?!钡葟妿腿?、結對幫扶措施,縮小城鄉和校際差別。先后由那大一小幫扶雅拉小學,那大實驗小學幫扶茶山小學,儋州黃岡實驗學校幫扶兩院中學、東成中學、東成中心校,市松濤中學結對幫扶南豐中學,那大三小結對幫扶南豐中心校等。創建8個教育集團,其中核心校8所,成員校22所,快速提升一批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三是加強學校信息化水平建設,全市建成21間同步課堂主講教室和94間同步課堂聽課教室,推進優質資源共享,以信息化手段解決農村教育師資力量匱乏問題,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市第一中學、市第二中學、思源實驗學校、白馬井中心校等4所學校通過海南省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示范校驗收。完成“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項目,大力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促進信息技術在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中廣泛應用。四是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教師隊伍注入新活力。2022年,我市引進中小學教師300余名,其中洋浦經濟開發區引進中小學教師80余名。2023年,計劃招聘578名教師,其中特別提高了音體美等緊缺學科的招聘力度,計劃招聘音體美科目教師53人;赴上海、北京、西安等地開展研究生學歷教師專項招聘,不斷增加高學歷教師數量。持續開展教師頂崗交流,2022年共安排頂崗交流教師100余名,有效緩解城區教師不足、農村教師相對富余的實際問題;同時加大市域內調配力度,合理調配師資力量,2022年共辦理校長、教師市內調動300余名。
為進一步賦能儋洋一體化建設,推動我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將采取如下措施:
一、聚焦頂層設計,完善基礎教育發展規劃
(一)將中小學幼兒園布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在《儋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落實教育服務設施有關內容,目前該總體規劃已形成審批稿,待省規委會審定。
(二)全面啟動我市城區及鎮區控規編制修編工作。設置包括教育用地在內的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專篇,按我市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及相關規范要求具體落實教育用地。
(三)組織編制儋州市環新英灣基礎教育發展布局規劃。進一步優化環新英灣基礎教育資源配置。
二、聚焦提質擴優,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新建改擴建學校,增加基礎學位。建成洋浦產城融合安居工程配套小學(幼兒園)、洋浦初級中學、漾月幼兒園、干沖幼兒園、那大鎮洛基幼兒園、白馬井鎮第二幼兒園等一批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幼兒園學位1980個、義務教育學位4020個。扎實推進濱海新區幼兒園、濱海新區九年一貫制、濱海新區完全中學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
(五)加大對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制定儋州市鄉村小規模學校撤并工作三年行動計劃,科學設置農村中小學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繼續完善保留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基本辦學條件,不斷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籌措資金新建南豐鎮中心學校學生宿舍食堂、王五鎮中心校學生宿舍樓、儋州市第七中學學生宿舍樓等項目。完善強校帶弱校、城鄉學校結對等機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激發鄉村教師從教熱情,在省規定崗位設置的基礎上增加不高于5%的比例,作為鄉鎮學校及以下學校一級、高級教師崗位設置,落實“鄉村教師任教滿25年直接聘用不受限”政策。
(六)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力度。持續貫徹實施省政府“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積極引進辦學水平高、管理質量優、社會效益好、發展前景廣的教育合作項目。深化鞏固與上海師大、重慶巴蜀中學等合作項目,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儋州基礎教育品質。
(七)開展集團化辦學。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引領作用,繼續推進集團化辦學,在8個教育集團的基礎上,補足成員校,同時再成立2-3個教育集團,擴大集團化辦學規模,實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優化布局、統一管理模式。
(八)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制定《儋州市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專項工作方案》《儋州市購買民辦義務學校學位實施方案》,通過減少招生計劃、政府購買學位等方式,將我市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內。
(九)努力打造優質高端教育。對照海南自貿港發展目標,依托上海師范大學、重慶巴蜀中學、武漢外國語學校等國內優質教育資源,努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的儋州基礎教育優質名校,滿足群眾對優質高端教育的需求。積極推動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在洋浦落地辦學,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
三、聚焦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十)充分發揮示范校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市一中、市二中、思源高中、白馬井中心校等4所省級教育信息化應用示范校建設,總結推廣應用經驗,充分發揮示范校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引領、示范作用。在省政府資金支持下,打造20所智慧校園示范校,提高中小學管理信息化水平。
(十一)廣泛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每年開展一次師生機器人競賽,組織一次機器人·人工智能教育論壇,每學期開展人工智能聯合送教下鄉活動,不斷擴大人工智能教育覆蓋面。實施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工程,每學期開展不少于18學時的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培訓,加強AI+教學教研能力,逐步加強編程和人工智能科技教育,打造儋州“創客教育”新名片。
(十二)深入推進“同步課堂”常態化應用。落實“同步課堂”教學教研管理制度,推進主講教室、聽講教室常態化應用。遴選“同步課堂”教學骨干教師,安排專、兼職教研員,開展教學改革實驗、課題研究,每學期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全市性教研、賽教活動,督促各學校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校本研究,實現“同步課堂”教學教研同步推進、同步提升。積極探索名師網絡課堂和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培訓改革。
(十三)不斷強化優質培訓資源服務供給。積極組織農村教師參與線上“名師+”“名校+”等異地網絡教學和網絡教研活動,推進農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提高農村學校課堂教學質量。
四、聚焦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育人才保障
(十四)常態化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把師德師風貫穿教師培養培訓和日常管理全過程,開展師德師風情況專項檢查,嚴肅查處師德師風案件,通報違規典型案例,深化鞏固師德師風治理成果。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指導各學校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十五)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立足儋州洋浦教育長遠發展需要,加快優化校長隊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對全市校長、教師隊伍進行一次全面深入摸底,選拔配備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有干勁、懂管理的校長隊伍;健全校級領導交流輪崗機制,拓寬優秀年輕干部發展渠道;每年通過多種方式,對新晉校長、骨干校長等進行培訓;定期對校長進行年度考核,評選優秀。強化全市中小學教師梯隊建設培養工作,大力實施骨干帶動戰略,構建基礎教育骨干教師體系,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骨干教師,并充分發揮其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實施“義務教育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提升計劃”,逐步提高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提升全市義務教育專任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素質。
(十六)優化教研隊伍結構。嚴把教研員入口關,2023年面向全國考核招聘學科教研專業技術人員4名。基于“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邀請知名教育專家蒞臨儋州作學術前沿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推選教研員到全國各地參加形式多樣的高端培訓班等方式,不斷提升教研員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指導各中小學校組建教研室,加強校本研訓的指導力度,全面實行教研員片區包點指導制度,根據片區實際策劃區域常規教研項目,致力于追求常規教研活動的實效,帶動、引領鄉鎮教研,縮短城鄉之間的教研差距。
(十七)多渠道補充教育師資力量。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招聘工作,在嚴格遵守政策的同時,結合我市實際,適當放寬有關招聘崗位條件,進一步充實我市教育人才隊伍。開通教育人才引進“綠色通道”,落實好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有關政策,讓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
感謝您對我市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
儋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31日
(聯系人:劉亞,聯系電話:13389825975)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儋州市人民政府網”門戶網站,進入非政府網站
是否繼續?
儋州市人民政府網 主辦:儋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儋州市大數據管理中心 [網站地圖]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98-23335533、0898-12345 政府網站標識碼:4690030002
聯系郵箱:dzxxzx1809@163.com 瓊ICP備10200120號-6 瓊公網安備 46900302000004號
電腦版|手機版
版權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網
主辦單位:儋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儋州市大數據管理中心
開發維護:海南信息島技術服務中心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98-23335533、0898-12345
聯系郵箱:dzxxzx1809@163.com 瓊ICP備10200120號-6
瓊公網安備 46900302000004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4690030002 瓊ICP備10200120號-6